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

时间:2017-01-09 08:40:33 来源:网络 点击:0

台州越剧团  前身是嵊县新越越剧团。1951年7月,参加台州地区举办的“艺人学习班”,结业后,地区文化部门以该团为基础,吸收黄岩人民越剧团、海门新新越剧团中的 艺术骨干,建成台州地区实验越剧团。1952年夏改称现名。尹瑞芳、邢胜奎为正、副团长,并设剧团委员会、艺术委员会,实行行政、业务民主管理,经济上自 负盈亏,实行固定工资制。1956年起归临海县领导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剧团解体。1976年恢复建制。曾拥有一级导演邢胜奎,二级导演石玉明,编剧应长 根,作曲裘金初、王香樵,舞美设计陈立华,著名演员尹瑞芳、胡榕珍及季笑春、钱水红、王彩芹、王萍等。先后培养出青年演员40余名,如高金花、胡玉华、周 小红、周联盟、张人龙等。其中张姣姣、郑友明在1980年浙江省青年演员调演中获奖。方雪雯、章瑞虹、徐国英、杜小英等7人在省1982、1990年两届 小百花会演中获“优秀小百花”、“小百花”奖。方雪雯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、章瑞虹调入上海越剧院。70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,曾一度试行男女合演。建团 以来创作大型剧目17个、小型剧目6个,其中《双狮图》获1957年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剧本奖、演员奖。《靖海记》、《卖菜蕻》、《表的风波》在省历次 调演中获奖。现代戏《还心债》于1985年拍摄电视录像,参加全国调演获农村戏剧创作三等奖。《无词之歌》获1987年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探索奖等11项 奖,戏剧界反响强烈。另曾演出古装剧《闯王进京》、《戚军令》,现代戏《陈士华》、《大闯金沙滩》、《海螺长鸣》、《堤上长虹》等。

1988年进行体改,实行团长负责制和专业人员聘任制,面向农村演出。1990年送15名小学员到省艺校定向培训。同年经省文化厅考核,评定为二级乙等剧团。后撤销。

三门县越剧团  组建于1950年,前身为本县章思静为班主的鸣莺剧团与来自嵊县的越光剧团于1950年合并建成。曾称三门人民剧团。曾任主要领导有俞琴娟、陈梅珍、竺玉 珍、陶玉香等。主要艺术人员有张云标、黄炳文、董碧玉、钱增尧、俞琴娟、蒋梅珍、竺玉珍、周岳香、叶丽云、张丽华、黎爱平、章云楼等。80、90年代女子 越剧与男女合演均演。1991年张波创作的现代戏《情系断桥》在省现代戏调演中获得好评。优秀尹派男小生林再民具有较广泛影响,曾由浙江越剧团借用参加演 出,并在越剧电视剧《秋瑾》等多部片子中担任重要角色和配唱。

温岭县越剧团  组建于1951年。系由本县城关、泽圆、大溪等地业余剧团演员组成。1982年温岭越剧二团并入。张子夜、吴纪海、罗昌云、陈彩霞先后任正副团长。主要艺 术人员有金文娟、吴玉香、李碧霞、陈彩霞、潘夏琴、蔡小娇、韩燕萍、曹迪斐、陈欣、赵舜、柳红巨、陈岳等。1987年在省戏剧节中演出现代戏《冷水湾人 家》获剧本二等奖。现已撤销。

黄岩县越剧团  前身为1950年建立的大溪舞台,1951年改称黄岩新民越剧团,归黄岩县领导后曾称黄岩人民越剧团。主要领导有赖筱兰、施雪娟、舒海棠、符正卫等。主要 艺术人员有钱松琴、赖筱兰、筱秀贞、张雪萍、冯国英、林绍妹、施伯凤、张志远、高友娟等。其中花旦舒锦霞于1988年调进浙江越剧团。已撤销。

仙居越剧团  剧团成立于1954年,原为仙居城关新越业余剧团。40多年来,一代代演职员在“艰苦奋斗、自强不息”的团风熏陶下,奋发向上,艰苦创业。先后上演了《玉 蜻蜓》、《孟丽君》、《陈琳与寇珠》、《三请樊梨花》等近百本大型剧目。其中1979年《红娘子与李信》参加全省庆祝解放30周年文艺调演;1982年 《珊瑚情》被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推上浙江电视台荧屏;1985年、1989年大型现代剧《风流姑娘》、古装剧《梦断深宫》先后参加浙江省第二届、第四届戏剧 节,并分别获得多项大奖;1996、1997两年被评为省送戏下乡先进单位,1999年古装戏《安乐王》获浙江省八届戏剧节演出奖。

先后任主要领导的有沈婉如、应妙琴、裘桂芳、张梅芬等。主要艺术人员有裘桂芳、顾影、张梅芬、王丽娟、丁云云、王碧云、钱贤卿、王伟萍、张声、韩士根、金烈芳、潘善梅等。目前,剧团建立了新一代阵容整齐的演员队伍。

天台县越剧团  原为上海更胜越剧团。1956年支援浙江落户天台县后定名。正副团长有朱素芳、朱诚铭、毛蝴蝶。历年主要艺术人员有著名小生毛蝴蝶、罗恒娟、朱素芳、范 萍、蒋凤鸣、王静波、童菊凤、王敏英、吴建华、徐艳萍、王小敏、周笑天等。其中优秀青年老旦、彩旦徐爱武,选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。已撤销。

玉环县越剧团  原为上海光海越剧团,1956年支援浙江到玉环县落户。团长沈爱花。历年主要艺术人员有杨佩芳、孙孝英、沈爱花、陈珊明、王玉凤、颜金香、徐艺君、颜佩 丽、马骤、林思韬、李仲达、费庆根等。后人员不断充实调整。80年代后,《晋阳兵变》、《闯关》等新编古今剧目在省戏剧节中获多项奖。

台州地区尚曾有椒江越剧团等。

温岭市青年越剧团  温岭市青年越剧团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民间职业剧团,创建于1985年,前身为箬横镇越剧团。这个团演员阵容整齐,各类行当齐全,能演《孟丽君》、《玉堂 春》、《打金枝》、《宋弘抗婚》、《三看御妹》等多台全本大戏,多年来在山乡、海岛演出,年均演出场次高达500多场。

这个团的投资创建人 江子岳、颜月仙夫妇,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为宗旨。根据农村社戏演出环境和农民观众的审美习惯,在保留和突出越剧艺术特色的基础上,对传统剧目进 行了改革,努力使一出戏的每一折(场)都有吸引观众的场面;表演亦歌亦舞,更具观赏性,深受当地农民观众的欢迎。

剧团视农民观众为“衣食父母”,演出剧目由观众点,经常一场演出长达4小时以上。为满足观众的需求,已积累400多个剧目,其中很多戏是请老艺人口头传授,并经王子岳夫妇和团里的艺术骨干进行整理。

剧团人员,一身兼数职,没有一个闲人。在分配上以演出场次(天)计数付薪。人人愿意多接场,多演出。关系融洽,亲密如一个大家庭,形成强大的凝聚力。剧团常年奔波在农村,常常是坐手扶拖拉机进村,直达深山岙演出。

他们视演出质量为自己的生命线,在演出间隙就抓紧时间排戏、学戏。他们无缘去艺术院校深造,就以越剧录像带为师,一招一式,一颦一笑都细细琢磨,而且根 据剧团的演出实践经验创造出自己的风格。在台州市举行的民间戏剧节中,在全市200余家民间职业剧团中独占鳌头——一举荣获演出奖、优秀演员奖等五项大 奖。中央电视台曾对它作了专题报道,称它为“温岭民间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盛开的一朵鲜花”。

(作者:未知 编辑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