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

时间:2017-01-09 08:40:33 来源:网络 点击:0

湖南省

耒阳县越剧团  前身是1949年在浙江玉山县由资方钱凤山、劳方金贤铭等共同组建的人民越剧团。1950年成立工会,管理上改为集体“姐妹班”剧团,但原有行头箱仍属资 方所有。1953年,剧团巡回演出于粤汉铁路沿线的长沙、株洲、衡阳、郴州等地。1954年改名星火越剧团,并在衡阳购买同乐戏院,作了扎根准备。1955年,资方退出“姐妹班”,剧团资金极为困难。团长杜笑笑带头节衣缩食,全团3个月未拿工资,重新置办服装、道具,在短期内即恢复演出。此事引起了 湖南省文化局的重视,发给奖金2000元,并拨给部分服装。1957年,剧团在郴州专署登记,正式归属耒阳县领导。1958年改名为耒阳县越剧团,并出省 沿长江一带大城市巡回演出1年多,各地报纸纷纷撰文给予好评。1960年,改为耒阳县地方国营剧团。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剧团行头箱被烧毁,大 部分演员被赶走,仅留11人与县花鼓戏剧团部分人员合并为耒阳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。直至1981年8月,郴州地委才决定恢复耒阳越剧团建制,但行头箱 设备全无。全体演职员合力同心,发扬勤俭办团的传统作风,东挪西借,整旧添新,同时又得杜笑笑、裘佩君、陈国法、钟伯瀛等老艺人解囊相助,自己动手赶制灯 光、服装、道具等必需品,剧团才得以恢复演出,并培训了一批学员。在此时期,剧团的传统剧目《真假太子》和移植剧目《状元与乞丐》由湖南电视台拍成电视节 目播放。30年来,剧团除经常演出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、《碧玉簪》、《卖油郎》、《绿衣人传》等优秀越剧传统剧目外,还创作演出了古代故事戏《向杲》、《林爱玉》、《西京春梦》和现代戏《怪渔民》、《钢铁之家》、《金凤凰》、《除夕之夜》、《明天》等剧目,多次获得省、地区领导部门的奖励。大型现代戏 《怪渔民》的剧本由群众出版社出版。先后在剧团工作过的艺术骨干有编剧孔剑尔,导演陶家珉,小生裘佩君,小丑杜笑笑,老生裘月峰,小旦宋桂花、黄籍容、鲍 梅凤,美工沈家仪,以及青年演员杨晓兰、谢小秋等。

湖北省

武汉市越剧团  前身是1951年先后到汉口演出的上海联艺和东升越剧团。在武汉市文教局指导下两团合并组成武汉市华菁越剧团(民营公助)。1953年3月16日定名武汉 市越剧团,是直属武汉市文化局领导的全民所有制剧团。团长筱灵凤。主要演员有小生金雅楼、金月楼,花旦史翠贞、玉牡丹、筱宝奎,老生筱灵凤、筱湘麟。后有 华倩、赵志萍、俞桂英、胡惠芳、胡晓青、张晓玲、戚慧娟、魏菁菁等。创作人员有编剧沈沙、谈学文,导演鲁虹、张铭,作曲何厚安,舞美设计侯振都、马泰祺 等。

1970年夏,大部分人员下放劳动或改行,其余人员并入豫越评联合指挥部。1972年冬恢复建制。1951年武汉市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”戏曲观摩会演,该团前身以《梁红玉》、《杨娥》参加演出,获剧目乙等奖。1955年参加武汉市第三届戏曲观摩会演演出《西厢记》、《芦花记》。1956 年参加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《沉香扇》,获演出奖、剧本整理奖、导演奖、乐队伴奏奖、舞台美术奖。金雅楼、玉牡丹获表演一等奖。1957年6月 26日,《沉香扇》进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演出,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出席观看,并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全团演出人员,上海越剧院院长袁雪芬陪同接见。周总理与 大家作了长时间的亲切谈话并合影留念。该剧还在武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班禅大师作招待演出。

《叶香盗印》、《庵堂认母》先后参加1960年湖 北省第四届戏曲(教学)会演和1981年全省戏曲剧团青年演员比赛演出。1961年底,上演新编历史故事剧《毛子佩闯宫》,并于1963年由珠江电影制片 厂和香港凤凰影片公司联合摄制成彩色戏曲故事片。剧团还积极创作、改编、移植演出现代戏40余个,其中《芦荡火种》、《江姐》、《海岛女民兵》演出超百 场。在以上历届戏曲会演中获表演二等奖者有金月楼、筱灵凤、筱宝奎、贺亮敏。获音乐二等奖者有韩发增、代和卿。1982年林婷婷应南京电影制片厂邀请饰演 越剧彩色戏曲片《莫愁女》中的主角莫愁女。剧团除长期在汉口民主剧场演出外,还送戏到本省市大型厂矿、农村和慰问武汉驻军,并远至湖南的长岭炼油厂、江西 的安源煤矿、安徽的铜陵矿区以及广州军区所辖部队。

剧团多次在汉、沪、浙三地招收男女演员、学员达73人。曾一度实行男女合演。

北京

红旗越剧团  1960年成立于北京,系由原上海天鹅和浙江湖州两个越剧团合并组成,属冶金部文工团。1963年归文化部领导,称红旗越剧团,同时原湖州越剧团人员调回湖州。1975年剧团被撤消,1978年恢复重建,1985年剧团建制撤销。

主要演员有:陈少鹏、丁苗芬、徐逸秋、毛玉棠、陈皋峰、林黛青、徐小兰、孙晓、陈斌华、戚巧巧、万馥香、张玲玲等。另有男寅员王霙(影视毛泽东饰演者) 等。编剧有黄钟、李铁华,导演有马斐、吴小川,作曲有闻曙维、钱雄、孔庆刚、吴华,舞美设计有王国昌、王希平、赵士毅。

演出剧目有传统戏:《红楼梦》、《碧玉簪》、《打金枝》、《沉香扇》、《唐知县审诰命》、《智斩鲁斋郎》、《追鱼》、《胭脂》等。另有创作剧目:《昭君公主》、《东海传 奇》、《桃花扇》、《春闺梦里人》、《唐宫怨魂》、《双莲案》等。现代戏有《海防线上》、《双莲记》、《会计姑娘》、《于无声处》、《紫竹林佳话》等。

北京西城区文化馆小百花越剧团   成立于1998年9月,成员均为来自各行业的文艺骨干。

剧团主要演员曾参加全国越剧票友大赛,并取得优异成绩,成立以来,“西城小百花”在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,以其精美的服装、优秀的唱段和鲜明的流派 等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戏迷观众。曾多次举办戏迷联谊活动,在广大的京城越剧迷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,在文化馆群众文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,成为京城戏迷文 化的一朵奇葩。

(作者:未知 编辑:)